【单选题】【消耗次数:1】
刺激的三要素包括( )
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强度变化率
刺激阈值、刺激时间、阈值-强度变化率
刺激时间、刺激频率、时间-频率变化率
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强度-频率变化率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刺激的三要素包括( )
①  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强度变化率
②  刺激阈值、刺激时间、阈值-强度变化率
③  刺激时间、刺激频率、时间-频率变化率
④  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强度-频率变化率
【单选题】 刺激阈值指的是
①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②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③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④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⑤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判断题】 形成完全强直收缩所需的最低刺激频率称为融合频率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费希纳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 ),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
①  S=C*log(R/R0)
②  C=S*log(R/R0)
③  S=C*log(R/R1)
【单选题】 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在阈强度的基础上将刺激强度增大一倍时,AP的幅度有何变化
①  增加一倍
②  减少一倍
③  增加二倍
④  减少二倍
⑤  保持不变
【单选题】 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其为( )。
①  刺激泛化
②  刺激比较
③  刺激分化
④  行为强化
【判断题】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感受头部位置变化刺激的感受器有
①  A、Corti器
②  B、螺旋膜
③  C、椭圆囊斑
④  D、球囊斑
⑤  E、壶腹嵴
【单选题】 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刺激则出现
①  一连串单收缩
②  一次单收缩
③  无收缩反应
④  不完全强直收缩
⑤  完全强直收缩
【单选题】 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刺激则出现()
①  一连串单收缩
②  一次单收缩
③  无收缩反应
④  不完全强直收缩
⑤  完全强直收缩
随机题目
【单选题】 被交大学生赞誉为讲坛“常青树”的西迁学者是( )。
①  彭康
②  姚熹
③  马知恩
④  钟兆琳
【单选题】 在( )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们。
①  2016年
②  2017年
③  2018年
④  2019年
【单选题】 2015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题为“先进制造与3D打印”的国务院专题讲座,西安交通大学哪位教授受邀主讲( )
①  徐宗本
②  卢秉恒
③  陶文栓
④  何雅玲
【单选题】 1985年,俞茂宏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更为全面的( )理论,被视为对强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①  双剪强度理论
②  结构强度理论
③  多维强度理论
④  统一强度理论
【单选题】 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 ),使得我校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以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名义同时进入全国16所重点学校的行列。
①  《关于在高等学校中确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
②  《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批复》
③  《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两个学校的报告》
④  《关于交通大学迁校及上海、西安有关学校的调整方案的报告》
【单选题】 ( )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
①  1953年
②  1954年
③  1955年
④  1956年
【单选题】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热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成立,哪位教授作为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功不可没。( )
①  徐宗本
②  王锡凡
③  马知恩
④  陶文栓
【单选题】 机械学科是交大的传统优势学科,它创建于( )年。
①  1913年
②  1912年
③  1911年
④  1914年
【单选题】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 )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①  9个
②  10个
③  11个
④  12个
【单选题】 彭康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沪上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先后翻译了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及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 )等经典哲学著作。
①  《共产党宣言》
②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
③  《马克思理论》
④  《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