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而第198条规定的保险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为15年有期徒刑。为了保持刑法的协调和实现罪刑相适应,对保险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根据《刑法》第358条的规定,“强奸后迫使卖淫的”成立强迫卖淫罪,不实行数罪并罚。已满W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伙同他人强奸妇女后迫使卖淫的,不负刑事责任;因为《刑法》第17条没有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强迫卖淫罪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第382条明文规定一般公民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所以,一般公民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的共犯;《刑法》第385条对于受贿罪没有类似规定,所以,一般公民不可能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刑法》第399条第4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徇私枉法等行为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但是,司法工作人员索取贿赂并有徇私枉法等行为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刑法》第109第2款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这一条规则属于( )。
①  授权性规则
②  任意性规则
③  委任性规则
④  准用性规则
【多选题】 《刑法》第389条第1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同条第3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①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②  “不正当利益”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③  “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④  第3款规定的内容,属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多选题】 《刑法》第389条第1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同条第3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①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②  “不正当利益”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③  “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④  第3款规定的内容,属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多选题】 根据《刑法》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有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
①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
②  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
③  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④  临时借用小额公款用于个人治病
【单选题】 律师可能构成《刑法》第306条规定伪证罪的行为是:
①  泄露国家机密
②  提供明知是虚假的证据
③  在不明知的情形下,使用当事人伪造的证据
④  轻信当事人编造的证言
【判断题】 受贿罪侵犯的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已收受财物的,一般应当认定为受贿罪的既遂。
① 
② 
【判断题】 受贿罪是特殊主体,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单独构成。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国家工作人员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也能构成受贿罪。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国家工作人员犯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
①  国有财物
②  公共财物
③  集体财物
④  国家、集体所有财物
【单选题】 《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属于( )。
①  法定量刑情节
②  酌定量刑情节
③  加重情节
④  弹性量刑情节
【判断题】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
①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②  减轻处罚
③  减轻或免除处罚
④  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单选题】 肖某(男,28岁,初中文化,农民)于某日中午与妻子吵架,屋外已有不少人围观。肖某对妻子进行辱骂,其妻一气之下拿出一瓶“1605”剧毒农药,并揭开瓶盖,声言要喝下农药死在肖某面前,肖某见此情景,急忙将其妻手中的药瓶夺下,顺手向屋外扔,结果瓶中药水撒在屋外观看的两个幼女的头、颈部,并流入口中导致两名幼女中毒死亡。肖某主观罪过为:
①  直接故意
②  间接故意
③  过于自信过失
④  疏忽大意的过失
【单选题】 甲村蓄意杀害乙某。一日,甲某见乙某熬药便偷偷将毒药投入药中,不料乙某熬好药是喂给猪治病,猪吃后中毒而死。甲某的行为属于( )。
①  犯罪预备负刑事责任
②  犯罪既遂负刑事责任
③  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④  犯罪未遂负刑事责任
【单选题】 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甲属于( )
①  直接故意犯罪
②  间接故意犯罪
③  疏忽大意的过失
④  过于自信的过失
【单选题】 甲为了杀死妻乙,将准备好的毒药偷放在乙要服用的中药汤中。乙嗅到气味异常,遂把它倒掉,并报告公安机关,查明中药汤中含有磷化锌。公安机关将甲予以拘留。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①  杀人预备
②  杀人中止
③  未实施终了的杀人未遂
④  实施终了的杀人未遂
【单选题】 甲某与乙某发生口角后,声称要杀死乙某。乙某怕甲某真的要杀死自己,决定先下手为强,回到家中取出猎枪,埋伏在自家附近,在甲某经过其家门口时,开枪将甲某打死。乙某的行为属于 ( )
①  正当防卫
②  防卫过当
③  故意犯罪
④  假想防卫
【单选题】 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静脉注射大量空气,后甲反悔后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但乙仍然死亡。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
①  故意杀人既遂
②  故意杀人未遂
③  故意杀人中止
④  过失杀人
【单选题】 甲投毒杀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甲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
①  故意杀人未遂
②  故意杀人既遂
③  犯罪中止
④  意外事件
【判断题】 犯罪的追溯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某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女青年钱包。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女青年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将钱包当面送还给女青年,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某甲的行为是:
①  犯罪预备
②  犯罪未遂
③  犯罪中止
④  犯罪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