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心机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AMI。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25.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发生在
①  A、心
②  B、肺
③  C、脑
④  D、肾
⑤  E、各种组织器官
【单选题】 压力性尿失禁的分度中,行走或运动时即可发生尿失禁为:
①  1度
②  2度
③  3度
④  4度
【单选题】 急性心机梗死发生心律失常频率最高的时间为急性心梗后
①  头24小时内
②  1-3天
③  4-7天
④  2周以内
【判断题】 梗塞后心绞痛:急性心梗或24小时~1个月以内发生的心绞痛。()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2018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中,选择患者接受<6小时机械取栓时,不建议()。
①  CT
②  CAT
③  MRI
④  灌注成像
【单选题】 在日光照射下可发生严重的光毒性(过敏)反应的药物是()。
①  氟吡啶醇
②  阿米替林
③  氟西汀
④  舍曲林
⑤  氯丙嗪
【单选题】 下列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叙述错误的是
①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应在发病后3h内使用
②  巴曲酶可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
③  溶栓24小时内可应用抗血小板药
④  rtPA应用超过6小时可增加颅内出血的危险
⑤  应用巴曲酶应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
【单选题】 下列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叙述错误的是
①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应在发病后3h内使用
②  巴曲酶可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
③  溶栓24小时内可应用抗血小板药
④  rtPA应用超过6小时可增加颅内出血的危险
⑤  应用巴曲酶应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
【单选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适应症,建议前循环发病时间在多少小时以内更佳?
①  6小时
②  8小时
③  10小时
④  12小时
⑤  24小时
【单选题】 左束支传导阻滞伴AMI说法错误的是:
①  LBBB使胸导联抬高或压低变得不可靠,通常会掩盖心梗
②  T波应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③  III、aVF导联T波双向和倒置,与QRS主波方向相反,提示缺血
④  特异性高,但对缺血或梗死的敏感性特别高
⑤  判断LBBB是否缺血导致的,可以通过宽QRS波群、V6导联锯齿状R波和V1导联rS波识别
随机题目
【判断题】 9、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①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②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③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④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多选题】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①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②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④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多选题】 10.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
①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③  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④  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多选题】 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①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②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③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④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多选题】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①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②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③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④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单选题】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①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②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③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④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单选题】 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①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②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③  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④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单选题】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①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②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③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④  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单选题】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①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②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③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④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