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连续水准测量路线中“前视变后视,后视变前视”的目的是为了( )
合理分工
提高效率
消除零点差
防止漏测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水准测量时要求将仪器安置在距前视、后视两测点相等处可消除( )误差影响。
①  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②  圆水准轴不平行仪器竖轴
③  十字丝横丝不水平
④  十字丝竖丝不竖直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的高程为19.574m,后视读数为1.334m,前视读数为1.785m,则前视点B的高程为?
①  22.693m
②  16.455m
③  19.183m
④  19.123m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的高程为19.574m,后视读数为1.334m,前视读数为1.785m,则前视点B的高程为?
①  22.693m
②  16.455m
③  19.183m
④  19.123m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的高程为52.000m,后视读数为1.350m,前视读数为1.980m,则前视点B的高程为( )m。
①  52.630
②  55.330
③  51.370
④  48.670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设后视尺A的读数为a=2.713m,前视尺B的读数为b=1.401m,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水准仪视线高程为()m
①  13.688
②  16.312
③  16.401
④  17.713
【单选题】 水准测量时,一测站读完后视读数发现圆水准器不居中,观测者整平后接着观测前视读数,这种操作程序(或者处理方法)是?
①  允许的
②  绝对不允许的
③  有时是可以的
④  必须的
【单选题】 水准测量时,一测站读完后视读数发现圆水准器不居中,观测者整平后接着观测前视读数,这种操作程序(或者处理方法)是?
①  允许的
②  绝对不允许的
③  有时是可以的
④  必须的
【单选题】 在水准测量中,利用视线高法进行计算时,视线高等于后视读数加上仪器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36.750 m,后视读数为0.947 m ,前视读数为1.279 m ,则A.B两点的高差是()
①  -0.332m
②  0.332m
③  37.082
④  36.418
【单选题】 进行水准测量时,每测站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的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多选题】 导语的基本职能是?
①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  揭示新闻精华
③  点明消息主要传递什么新闻信息及意义
④  一语定音,为报道定下基调
【单选题】 哪种描写方式是文字质朴的描写,不修饰、少用形容词,有时和具体叙述差不多?
①  人物描写
②  侧面描写
③  白描
④  细描
【单选题】 “为牛做亲子鉴定是一次大胆的科学尝试,我们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先例,尤其是在这样的民事案件中。”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张亚平博士说。一场‘牛’官司顿时成了全国之最。” 以上导语属于?
①  直接导语
②  延缓式导语
③  “你”导语
④  引语式导语
【单选题】 哪一项在导语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交代新闻要点,多用于时间性不太强、事实新闻价值不明显的新闻?
①  直接导语
②  间接导语
③  “你”导语
④  描述式导语
【单选题】 在每一重大的新闻报道中,报社编辑首先要看主句是否有下列哪一项内容?如果没有,那么记者就需要面对来自编辑部不可避免的询问,做出关于为什么破例的令人信服的解答。
①  新闻主题
②  具体的词语
③  直接引语
④  间接引语
【单选题】 哪类导语强调突出新闻事实中的部分新闻要素?
①  第一代导语
②  第二代导语
③  第三代导语
④  丰富型导语
【判断题】 在消息标题中,实题可以单独存在,虚题不可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一般文章题目多为主谓陈述句;消息标题则多为词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西方新闻写作中的“特写(特稿Feature)”含义比较广泛,主要指与“硬新闻”相对应的,在内容上偏于软性的、侧重于以讲故事的方式提供新闻信息的新闻种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通讯是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五四前后,通讯文体基本成熟。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