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企业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时,三因素分析法中的闲置能量差异与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相同。( )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利用二因素分析法分析的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为( )。
①  利用生产能量工时与实际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②  利用生产能量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③  利用实际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④  利用实际制造费用减去实际产量标准工时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单选题】 利用二因素分析法分析的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为( )。
①  利用生产能量工时与实际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②  利用生产能量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③  利用实际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④  利用实际制造费用减去实际产量标准工时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单选题】 二因素分析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在三因素分析法中被进一步分为()。
①  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②  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③  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④  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单选题】 固定制造费用三差异分析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分为耗费差异,能力差异和(  )。
①  产量差异
②  能量差异
③  效率差异
④  工资率差异
【单选题】 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可以进一步分为( )。
①  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②  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③  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④  以上任何两种差异
【单选题】 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可以进一步分为( )。
①  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②  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③  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④  以上任何两种差异
【单选题】 在两差异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解为( )。
①  价格差异和产量差异
②  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③  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④  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多选题】 下列关于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  在考核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水平时以预算数作为标准,不管业务量增加或减少,只要实际数额超过预算即视为耗费过多
②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生产能量与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之差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
③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生产能量是否被充分利用、已利用生产能量的工作效率
④  固定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属于量差
【判断题】 制造费用差异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
①  指标构成因素的相关性
②  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③  计算程序的连环性
④  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⑤  指标构成因素的完整性
随机题目
【判断题】 截至2013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数量已跃居全球首位,仅有世界一流科学家100多人,占世界4.1%。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知识产权的布局与战略运用正在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新格局。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我国要提高全社会对保障粮食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我国作为世界()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具备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
①  A.第一
②  B.#第二
③  C.第三
④  D.第四
【单选题】 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10032.7万吨,比2019年的8851.3万吨增长13.3%,占需求总量的()以上。
①  A.20%
②  B.50%
③  C.70%
④  D.90%
【单选题】 干事业就要有()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
①  A.爱国主义精神
②  B.建党精神
③  C.钉钉子
④  D.雷锋精神
【单选题】 美国学者拉斯维尔曾经说过,一个信息表达的总效果等于7%的语言加3%的声音加55%的()。
①  A.理解能力
②  B.环境影响
③  C.知识体系
④  D.面部表情
【判断题】 突发事件的风险治理是应急管理实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强大动力和重要基础。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①  A.依法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②  B.依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
③  C.制订应急救援预案
④  D.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单选题】 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应急预案前,应当进行()和应急资源调查。
①  A.调研走访
②  B.事故风险评估
③  C.应急预案的学习
④  D.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