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梁是典型的受()构件。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一般说来,正常设计的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破坏属于()
①  脆性
②  延性
③  少筋
④  超筋破坏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纵向钢筋的布置沿截面()。
①  上面布置
②  上下面布置
③  下面布置
④  周边均匀布置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发生受拉破坏的条件是( )。
①  偏心距较大且受拉一侧钢筋过多
②  偏心距较大且受拉一侧钢筋过少
③  偏心距较小且受拉一侧钢筋过多
④  偏心距较小且受拉一侧钢筋过少
【判断题】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刚度是一个变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边缘开始出现裂缝是因为受拉边缘( )。
①  受拉混凝土的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实际抗拉强度
②  受拉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
③  受拉混凝土的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④  受拉混凝土的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单选题】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  轴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已被拉裂,全部外力由钢筋来承担
②  偏心受拉构件的截面上还有受压区存在
③  当拉力的作用点在受压钢筋和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之外时为大偏心受拉
④  小偏心受拉时,不考虑混凝土的受拉工作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区边缘( )时,受拉区开始出现裂缝。
①  达到混凝土实际的抗拉强度
②  达到混凝土抗拉标准强度
③  达到混凝土抗拉设计强度
④  达到混凝土弯曲抗拉设计强度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①  <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804/1596527988630314.png" data-latex="f=S\frac {{M}_{q}{l}^{2}_{0}} {{B}_{s}}"/>
②  <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804/1596527988806749.png" data-latex="f=S\frac {{M}_{k}{l}^{2}_{0}} {{B}_{s}}"/>
③  <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804/1596527988257843.png" data-latex="f=S\frac {{M}_{k}{l}^{2}_{0}} {B}"/>
④  <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804/1596527988857756.png" data-latex="f=S\frac {{M}_{q\, }{l}^{2}_{0}} {B}"/>
【多选题】 一般情况下,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A.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②  B.柱底的震害重于柱顶
③  C.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桩
④  D.柱的震害重于梁
⑤  E.内柱的震害重于角柱
【判断题】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的拉裂与钢筋的受拉屈服同时发生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 )是经常性地以互联网为传播和交流媒介,通过参与网络互动来发表个人见解、议论和评价,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互联网使用者。
①  记者
②  编辑
③  意见领袖
④  网民
【单选题】 ( )指群体对其成员的约束力量。有利于维护群体稳定保持团结,但有时会导致群体成员迫于情势而改变态度。
①  群体压力
②  群体心理
③  群体行为
④  群体态度
【单选题】 ( )则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型。
①  心态
②  角色
③  心理
④  空间
【判断题】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网民心理表现得十分复杂,其中不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受西方各种理论、流派和思潮的冲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网络同辈群体指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如热爱户外运动、喜爱某位明星、喜爱某类游戏等。网民自愿加入,满足交往、安全、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网络意见领袖是随着社会发展自发产生的, 不能通过积极培养而壮大数量,提升素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网民们虽具有个性化心理倾向,但网民的社会心理实质上具有“他人导向自我中心”的“亚文化”特征。也就是说,网民的舆情表达既零散纷乱又呈现出群体极化特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社会管理者应充分重视网络意见领袖在舆情事件中的作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春秋战国名相管仲。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讨论治理理念与制度创新。即( )
①  制度革新
②  以人为本
③  公开透明
④  促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