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车轮滑动率为100%时,汽车制动力系数为_________。
滑动附着系数
附着系数
峰值附着系数
侧向力系数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峰值附着系数所对应的滑动率为_________。
①  10%一下
②  15-20%
③  30-40%
④  100%
【单选题】 当汽车在附着系数小于同步附着系数的路面制动时,若制动力足够,则_________。
①  前后轮同时抱死
②  前后轮都不抱死
③  前轮先抱死
④  后轮先抱死
【单选题】 峰值附着系数对应的滑动率一般出现在()。
①  10%~15%
②  15%~20%
③  20%~30%
④  30%~50%
【单选题】 峰值附着系数对应的滑动率一般出现在(?)。
①  10%~15%
②  15%~20%
③  20%~30%
④  30%~50%
【单选题】 纵向附着系数随轮胎滑动率的增大而_________。
①  增大
②  减少
③  先增大后减少
④  先减少后增大
【单选题】 同步附着系数是_________的交点处的附着系数。
①  β曲线与C曲线
②  β曲线与Ⅰ曲线
③  f曲线与Ⅰ曲线
④  r曲线与C曲线
【单选题】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同步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时将出现()。
①  前轮抱死,后轮不抱死
②  前、后轮同时抱死
③  前轮先抱死,然后后轮抱死
④  后轮先抱死,然后前轮抱死
【判断题】 侧向力系数越大,侧向稳定性越高。
①  正确
②  错误
【简答题】 汽车的附着力取决于附着系数以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填空]。
【单选题】 与汽车滚动阻力系数无关的因素是_________。
①  轮胎结构
②  轮胎气压
③  汽车质量
④  汽车速度
随机题目
【多选题】 下列对安全技术交底具体要求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①  各工种的安全技术交底一般与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同步进行
②  交底应采用简短的、口号式的形式
③  交接底双方应当签字确认
④  交底必须具体、明确、针对性强
⑤  交接底应当采用口头形式
【多选题】 建筑制图中,细点画线用来画()
①  定位轴线
②  中心线
③  地坪线
④  可见轮廓线
⑤  不可见轮廓线
【多选题】 截面形式选择依据()。
①  能提供强度所需要的截面积
②  壁厚厚实
③  制作比较简单
④  截面开展
⑤  便于和相邻的构件连接
【多选题】 通风道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
①  整楼通用
②  地上地下分用
③  每层独用
④  隔层共用
⑤  子母式
【多选题】 下列关于基础详图基本规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基础详图的轮廓线用中实线表示,断面内应画出材料图例;对钢筋混凝土基础,同样需要画出配筋情况和材料图例
②  条形基础的详图一般为基础的垂直剖面图
③  条形基础的详图一般为基础的垂直剖面图
④  基础详图中需标注基础各部分的详图尺寸及室内、室外标高等
⑤  独立基础的详图一般应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
【多选题】 下列关于模板安装与拆除的基本规定中正确的是()。
①  同一条拼缝上的U形卡,不宜向同一方向卡紧
②  钢楞宜采用整根杆件,接头宜错开设置,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③  模板支设时,采用预组拼方法,可以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效和模板的安装质量,但必须具备相适应的吊装设备和有较大的拼装场地
④  模板拆除时,当混凝土强度大于1.2N/ 时,应先拆除侧面模板,再拆除承重模板
⑤  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多选题】 下列哪些属于《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所指的“四口”防护?()
①  通道口
②  管道口
③  预留洞口
④  楼梯口
⑤  电梯井口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土方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②  为防止施工过程中扬尘,应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对在建构筑物进行封闭
③  施工现场出入口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
④  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场所应采取覆盖、固化措施
⑤  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应采用专用封闭式容器吊运
【多选题】 在基坑开挖期间、支护结构施工及使用期内,应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状况随时进行巡查, 检查有无( )等现象及其发展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①  基坑外地面和道路开裂、沉陷;周边建(构)筑物、围墙开裂、倾斜
②  基坑周边水管漏水、破裂,燃气管漏气
③  边坡潜在塌滑区超量堆载
④  挡土构件表面开裂;支撑构件变形、开裂
⑤  基坑侧壁和截水帷幕渗水、漏水、流砂
【多选题】 消防安全标志应当按照( )设置。
①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②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③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④  《消防安全标志》
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