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对孔道较长的构件进行后张法施工,一般在两端张拉,其目的是()。
防止构件开裂
提高控制精度
减少伸长值检测误差
减少孔道摩擦损失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孔道较长的构件进行后张法施工,一般在两端张拉,其目的是()。(第八章知识点15后张法施工工艺)
①  防止构件开裂
②  提高控制精度
③  减少伸长值检测误差
④  减少孔道摩擦损失
【单选题】 预应力构件中的摩擦损失值,采用两端张拉比一端张拉时( )
① 
② 
③  相等
④  不一定
【单选题】 某构件采用机械张拉后张法施工,孔道长度为29.8m,预应力筋为单根粗钢筋,每根长8米,两端均用螺丝端杆锚具,则对焊接头数量为()个。(第八章知识点11后张法)
①  3
②  4
③  5
④  6
【判断题】 对预应力筋采用两端张拉,可以减小由于摩擦引起的损失。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预留孔道时的抽管顺序应()。(第八章知识点15后张法施工工艺)
①  先下后上、先直后曲
②  先下后上、先曲后直
③  先上后下、先直后曲
④  先上后下、先曲后直
【单选题】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校核其伸长值,当实际伸长值比计算伸长值(),则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
①  大10%
②  小5%
③  大10%或小5%
④  大5%或小5%
【单选题】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校核其伸长值,当实际伸长值比计算伸长值(),则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第八章知识点11后张法)
①  大于10%
②  小于5%
③  大于10%或小于5%
④  大于±5%
【单选题】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总损失值不应小于()。
①  <img src="20190718/1563410518180810.jpg" title="1563410518180810.jpg" alt="第5章3-4.jpg"/>
②  <img src="20190718/1563410502345827.jpg" title="1563410502345827.jpg" alt="第5章3-1.jpg"/>
③  <img src="20190718/1563410508637344.jpg" title="1563410508637344.jpg" alt="第5章3-2.jpg"/>
④  <img src="20190718/1563410514784529.jpg" title="1563410514784529.jpg" alt="第5章3-3.jpg"/>
【单选题】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总损失值不应小于( )
①  80
②  B90
③  100
④  110
【判断题】 两端采用螺杆锚具的后张法低合金预应力钢筋的工程量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教学的辅助性形式主要有( )
①  作业、参观、讲座、辅导
②  作业、参观、讲座、辅导、上课
③  参观、讲座、辅导、上课
④  讲座、辅导、上课、课外活动
【单选题】 现代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的( )
①  情感性、双边性、发展性、以学伦教
②  双边性、情感性、教育性
③  综合化、情感性、发展性、以学伦教
④  双边性、情感性、发展性
【单选题】 以下教学方法中属于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是( )
①  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
②  练习法、演示法、讨论法
③  实验法、练习法、参观法
④  参观法、练习法、讨论法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教学过程三要素的是( )。
①  教师
②  学生
③  教学内容
④  教学目的
【单选题】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①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②  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③  讨论法、参观法、实验法
④  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发现法
【单选题】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 )
①  教学
②  课程
③  课外活动
④  课程行动研究
【单选题】 将课程实施看做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和认识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适,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这是( )
①  课程实施的忠实观
②  课程实施的互动适应
③  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④  课程实施的创生观
【单选题】 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的是(B )
①  加涅
②  布鲁纳
③  巴班斯基
④  赫尔巴特
【单选题】 要求学生在教室指导下,能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这指的是哪种教学模式( )
①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②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③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④  程序教学模式
【单选题】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 ),其中上课时中心环节。
①  写教案
②  课后辅导
③  制作课件
④  熟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