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以下关于“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说法正确的有(  )。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核算的是中小学校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
年末结账后,“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应无余额。
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中小学校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时,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按照提取的金额,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判断题】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是核算事业单位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  )
① 
② 
【判断题】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主要通过“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
① 
② 
【判断题】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属于资产类科目。(  )
① 
② 
【判断题】 “非财政补助结余”项目反映中小学校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非财政补助结余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  )
① 
② 
【单选题】 事业单位的非财政补助结余经分配后转入()。
①  经营结余
②  事业基金
③  财政补助结余
④  专用基金
【判断题】 中小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中,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原账的“预收账款”科目余额中预收非财政非专项资金的金额:借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贷记非财政拨款结余。(  )
① 
② 
【判断题】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  )
① 
② 
【多选题】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主要通过(  )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①  非财政补助结转
②  事业结余
③  经营结余
④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判断题】 中小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中,新制度设置了“其他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科目。由于这两个科目年初无余额,在新旧制度转换时,无需对“其他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科目进行新账年初余额登记。(  )
① 
② 
【单选题】 (  )科目核算中小学校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
①  财政补助结转
②  财政补助结余
③  非财政补助结转
④  专用基金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人民法院在庭审过程中,原告李某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法院可以()。
①  驳回起诉
②  适用拘传
③  按撤诉处理
④  缺席判决
【单选题】 蔡某出售伪劣奶粉,被消费者赵、钱、孙、李起诉,蔡某应诉答辩后突然失踪。对此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①  中止诉讼
②  终结诉讼
③  延期审理
④  缺席判决
【多选题】 出现()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中止诉讼。
①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②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和义务承受人的
③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④  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敲诈勒索罪的是( )。
①  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在食物中发现一只苍蝇,遂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为由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
②  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偷偷在食物中投放一只事先准备好的苍蝇,然后以日后砸烂桌椅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
③  甲捡到乙的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后,给乙打电话,索要3000元,并称若不付钱就不还手机及身份证等物
④  甲妻与乙通奸,甲获知后十分生气,将乙暴打一顿,乙主动写下一张赔偿精神损失费2万元的欠条
【判断题】 敲诈勒索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敲诈勒索行为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但给被害人留有一定的意志,仍然具有选择余地,如果暴力或胁迫行为达到了压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则会构成抢劫罪。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甲向乙索要1万元,否则就诅咒其遭天雷劈,由于该恶害不足以使一般人产生恐惧心理,因此不成立敲诈勒索罪。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乙与丙因某事发生口角,甲知此事后,找到乙,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如果乙不拿出2000元给丙,丙将派人来打乙。乙害怕被打,就托甲将2000元带给丙。甲将钱占为己有。对甲的行为应当做出的处理是( )。
①  按诈骗罪处理
②  按敲诈勒索罪处理
③  按盗窃罪处理
④  按抢劫罪处理
【单选题】 行政复议审查的对象是( )。
①  具体行政行为
②  内部行政行为
③  行政行为
④  抽象行政行为
【多选题】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下列哪项事项不服的,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
①  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
②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③  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封查、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④  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