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正常心界的是
在第二肋间心脏右界为胸骨旁2~3cm
在第三肋间心脏左界为胸骨旁4~5cm
在第四肋间心脏左界为胸骨旁5~6cm
在第四肋间心脏右界为胸骨旁3~4cm
在第五肋间心脏左界为胸骨旁7~9cm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听诊区为
①  二尖瓣听诊区
②  三尖瓣听诊区
③  肺动脉瓣听诊区
④  主动脉瓣听诊区
⑤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单选题】 谢女士,38岁,心脏叩诊左侧第3肋间心浊音界扩大,心界呈梨形,应考虑为
①  主动脉关闭不全
②  二尖瓣狭窄
③  心包积液
④  高血压性心脏病
⑤  二尖瓣关闭不全
【单选题】 胸骨角(Louis角)是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关于其标志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  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三肋软骨连接,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的主要标志
②  支气管分叉
③  心房上缘
④  上下纵膈交界
⑤  第四或五胸椎水平
【单选题】 心脏叩诊心界呈靴型见于
①  右室右房增大
②  右室左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
③  右室左室增大
④  左室增大,主动脉弓突出
⑤  左室左房增大
【单选题】 38岁女性,活动后心悸、气喘1年余,查体轻度贫血,心率快,律整,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3/6级),首先应想到的疾病为()
①  动脉导管未闭
②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③  二尖瓣关闭不全
④  室间隔缺损
⑤  主动脉瓣狭窄
【单选题】 针刀治疗,定位麻醉,腰椎中线旁开()cm为进针点,0.5%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
①  3-5
②  3-4
③  2-4
④  2-3
⑤  1-2
【单选题】 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
①  左腋前线内0.5~1.0cm
②  左锁中线外0.5~1.0cm
③  左锁中线内0.5~1.0cm
④  左腋前线外0.5~1.0cm
⑤  左腋中线内0.5~1.0cm
【单选题】 探查电极置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的导联为
①  V1
②  V2
③  V3
④  V4
⑤  V5
【单选题】 心前区导联置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为:( )
①  V1
②  V2
③  V3
④  V4
⑤  V5
【单选题】 15.李某,男,36岁。近5个月来于剧烈活动时发生黑蒙及短暂意识丧失。身体评估: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超声心动图示: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之比为1.6。病人最可能的疾病为
①  心肌梗死
②  原发性高血压
③  主动脉瓣狭窄
④  肥厚型心肌病
⑤  先天性心脏病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在鼻饲插管过程中,患者感觉恶心难以忍受,此时应采取何措施
①  嘱患者作吞咽动作
②  托起患者头部再继续插管
③  停止操作取消鼻饲
④  拔出胃管休息片刻重插
⑤  暂停片刻,嘱患者深呼吸,恢复后继续插管
【单选题】 对排尿异常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  严重呕吐患者尿液可呈强酸性
②  发热可引起多尿
③  血红蛋白尿可见于恶性疟疾
④  烂苹果味见于肝昏迷
⑤  正常的新鲜尿液会有氨臭味
【单选题】 低脂肪饮食应禁用
①  花生油
②  芝麻油
③  菜籽油
④  橄榄油
⑤  猪油
【单选题】 不符合要素饮食特点的是
①  由各种营养素天然而成
②  有利于纠正负氮平衡
③  符合人体生理需要
④  不需消化或很少消化即可吸收
⑤  可口服、鼻饲或由造瘘口处滴入
【单选题】 患者孙某,35岁,体温39℃,口腔糜烂,疼痛难忍,应给予哪种饮食
①  软食
②  半流质饮食
③  流食
④  高热量软食
⑤  高蛋白软食
【单选题】 为昏迷患者插鼻饲管,当胃管插至15 cm (会厌部)时,要将患者头部托起,其目的是
①  减轻患者的痛苦
②  以免损伤食道粘膜
③  避免患者恶心
④  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⑤  使喉管肌肉舒张,便于插入
【单选题】 为患者行导尿术时,以下操作不妥的是
①  女性患者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拔出后重插
②  女性患者初步消毒顺序为由内向外、自上而下
③  留取中段尿液5ml做细菌培养
④  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
⑤  每个消毒棉球限用一次
【单选题】 患者在使用链霉素时,出现全身抽搐的毒性反应症状,应用以下何种药物治疗
①  氯丙嗪
②  扑尔敏
③  5%氯化钾
④  10%葡萄糖酸钙
⑤  0.1%异丙肾上腺素
【单选题】 患者,男,58岁,患阿米巴痢疾,护士为该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时,应协助患者取
①  右侧卧位
②  左侧卧位
③  头高脚低位
④  头低脚高位
⑤  仰卧位
【单选题】 服用磺胺类药后需多饮水的目的是
①  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
②  避免损害造血系统
③  避免影响血液PH值
④  避免结晶析出堵塞肾小管
⑤  避免引起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