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查看网,轻松搜题/搜资源
登录
×
登录账号
记住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
注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账号密码后免费查看答案
前往登录
忘记密码
×
忘记密码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找回您的账号密码
前往登录
立即注册
搜题/搜资源
【多选题】【消耗次数:1】
生物质能是生物固碳实现绿色碳减排的载体,也是唯一可储存、可运输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实现我国()和()有重要意义。
①
A.碳达峰
②
B.碳中和
③
C.二氧化碳
④
D.能源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请点击这里
相关题目
【判断题】
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方式。
①
正确
②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判断题】
碳中和概念中所指的“碳”,就是二氧化碳。
①
正确
②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判断题】
人们直接使用化石能源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第二碳足迹,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第一碳足迹。
①
正确
②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判断题】
生物质在“碳源”和“碳汇”两侧都具有重要作用,其能源化利用有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①
正确
②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有()。
①
A.谋划和发展未来产业,引领、催生低碳和无碳经济
②
B.能源低碳向零碳转型
③
C.能源高碳向低碳转型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
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是()。
①
A.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②
B.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③
C.推动能源电力技术创新
④
D.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利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
A.能源增碳
②
B.发展非碳基能源
③
C.合理利用生物质能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八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年前达到峰值,力争()年前实现碳中和。
①
A.2025;2030
②
B.2025;2060
③
C.2030;2060
④
D.2035;2060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汇系统建设包括()。
①
A.森林碳汇、海洋碳汇
②
B.湿地碳汇<br/>、冻土碳汇
③
C.水域碳汇、草地碳汇<br/>
④
D.耕地(农田)碳汇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八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年前达到峰值,力争()年前实现碳中和。
①
2025;2030
②
2025;2060
③
2030;2060
④
2035;2060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下列命题“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的一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过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中的一条所作的平面必垂直于另一条直线”,“分别过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所作的平面必相交”中,错误的命题有()个。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上的射影不可能是( )
①
二相交直线
②
二平行直线
③
一直线及其外一点
④
二重合直线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若平面的一条斜线长为2,它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长为1,则这条斜线段与该平面所成的角是( )
①
30°
②
60°
③
120°
④
150°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两条直线平行”是“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的( )。
①
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
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
充要条件
④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已知一个正棱台的上下底面面积分别为16,9,高为15,则其体积为( )
①
37
②
185
③
555
④
105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的关系是( )。
①
相交
②
平行
③
异面
④
A,B,C都有可能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经过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且与另一条直线平行的平面有( )
①
0个
②
1个
③
2个
④
无数个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已知样本值分别为4.8,6,5.2,4,则样本方差为( )
①
0.51
②
0.52
③
0.53
④
0.54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已知样本值分别为3.9,7,4.1,5,则样本平均数为( )
①
5
②
5.7
③
5.5
④
5.3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有关部门要了解某市职业学生的体重情况,在这个抽样问题中,总体和个体分别是什么( )
①
全市职业学校的学生、 每一个学生
②
全市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体重、 每一个学生的体重
③
全市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 每一个一年级学生
④
全市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的体重、每一个一年级学生的体重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