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通过对方案设计、主要工艺和设备的安全审查,辨识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也包括审查( )。
设计规范
采取的消除
控制危险源的措施
事故控制的方法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在危险源的控制方法中,消除危险源、制止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属于(??)?
①  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
②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
③  减少故障
④  故障、安全设计
【单选题】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事故预防、风险控制及 ______。
①  A、环境改善
②  B、事故调查
③  C、应急管理
④  D、持续改进
【单选题】 危险源(危险因素)辨识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
①  询问、交淡
②  工作危害分析
③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br>
④  OH卡
【单选题】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遏制事故的发生,这是指()活动。
①  危险源检测
②  风险预控
③  危险源分级
④  风险预警
【判断题】 对已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应在建筑设计、设备设计、环境设计采取有关的消防、安全措施。
①  A、正确
②  B、错误
【判断题】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工艺,将施工中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害的危险因素、危险部位、危险作业列为重大危险源并进行公示,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和控制措施。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企业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①  技术措施
②  组织措施
③  管理措施
④  经济措施
⑤  合同措施
【单选题】 控制第二类危险源的方法有()。
①  消除危险源
②  设置隔离设施
③  设置薄弱环节
④  增加安全系数
【单选题】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下列方法中,()是控制第二类危险源的方法。
①  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②  设置隔离设施
③  限制危险物质
④  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多选题】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 )等。
①  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
②  头脑风暴法、因果分析法
③  现场调查法、工作任务分析法
④  安全检查表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
⑤  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
随机题目
【单选题】 速发性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是 ( )
①  细菌污染反应
②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③  枸橼酸中毒
④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⑤  输血后紫癜
【单选题】 免疫性原因造成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以下哪种血型多见
①  血小板血型
②  ABO血型
③  MN血型
④  Rh血型
⑤  白细胞血型
【单选题】 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是
①  过敏反应
②  细菌污染
③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④  循环超负荷
⑤  枸橼酸中毒
【单选题】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NAITP)的病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①  母亲体内无血小板抗体,胎儿血小板血型与母亲不相同
②  母亲体内含有血小板抗体,胎儿血小板血型中含有相应抗原
③  母亲体内无血小板抗体,胎儿血小板血型与母亲相同
④  母亲体内含有血小板抗体,胎儿血小板血型中无相应抗原
⑤  母亲体内含有血小板抗体,胎儿血小板血型与母亲相同
【单选题】 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的是( )
①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②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③  MN血型不合
④  Rh血型不合
⑤  ABO血型不合
【单选题】 新生儿血小板的输注指征
①  PLT<50×109伴出血征象或<30×109不伴出血征象
②  PLT<100×109伴出血征象或<30×109不伴出血征象
③  PLT<100×109伴出血征象或<50×109不伴出血征象
④  PLT<100×109伴出血征象或<20×109不伴出血征象
⑤  PLT<50×109伴出血征象或<20×109不伴出血征象
【单选题】 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的病因可能是
①  宫内或产程中失血
②  产科意外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
③  医源性失血如多次化验、静脉取血量多
④  产伤性内出血,表现为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等
⑤  以上都是
【单选题】 以下哪项是新生儿输血的特点
①  容易发生循环超负荷
②  对失血特别敏感
③  不能耐受低温血
④  不能耐受高血钾和低血钙
⑤  以上都是
【单选题】 FNAIT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母体的作用于胎儿血小板引起血小板破坏的同种免疫性疾病
①  HLA-A抗体
②  CD36抗体
③  HPA抗体
④  ABO抗体
⑤  HLA-C抗体
【单选题】 PTR发生的非免疫性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
①  HLA-Ⅰ 类抗体
②  发热
③  感染
④  脾大
⑤  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