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哪项征象不提示双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双侧侧脑室对称性变小,体部呈长条状
双侧侧脑室前角内聚,夹角变小,呈“兔耳征”
脑白质变窄塌陷
脑沟增宽
诊断有困难可行CT增强或MRI检查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不是双侧对称分布的脑白质病变的为()
①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②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③  视神经脊髓炎
④  CADASIL
⑤  亚历山大病
【单选题】 侧脑室宽度大于多少mm认为重度增宽
①  10mm
②  12mm
③  15mm
④  18mm
【单选题】 男,8岁,头痛。CT示松果体区有一1.5cm*1.5cm稍高密度影,明显增强,侧脑室室管膜明显增厚。首要诊断应为()
①  畸胎瘤
②  脑膜瘤
③  恶性胶质瘤
④  松果体细胞瘤
⑤  生殖细胞瘤
【单选题】 患儿,男,12岁。CT示松果体区肿瘤,内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和侧脑室室管膜明显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①  松果体瘤
②  生殖细胞瘤
③  畸胎瘤
④  室管膜瘤
【单选题】 何种胎盘征象提示双绒毛膜双胎?
①  α征
②  T征
③  β征
④  λ征
⑤  π征
【单选题】 好发于侧脑室后角的肿瘤不包括
①  脉络丛乳头状瘤
②  颅咽管瘤
③  脑膜瘤
④  转移瘤
【单选题】 昏迷患者双侧瞳孔散大提示?
①  颅内病变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②  阿托品类药物中毒
③  脑干上部病变
④  吗啡中毒
【单选题】 胎儿侧脑室测量的关键词不包括
①  侧脑室三角区脉络膜丛球状部水平
②  内侧壁与内侧壁之间
③  垂直于侧脑室长轴
④  侧脑室后角
⑤  以上都是
【单选题】 双侧睑下垂见于
①  蛛网膜下腔出血
②  白喉
③  脑脓肿
④  重症肌无力
⑤  脑炎
【单选题】 脑白质分区,脑室近旁白质是指距离脑室表面( )的白质区
①  ≤3mm
②  ≤5mm
③  ≤7mm
④  ≤9mm
⑤  ≤10mm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筛查应当在生后( )进行
①  24 h~48h
②  48h~72h
③  72 h~7d
④  72 h~14d
⑤  72 h~30d
【单选题】 临床甲减妇女疑似或确诊妊娠后,LT4 替代剂量
①  增加5%~10%
②  增加10%~20%
③  增加20%~30%
④  增加30%~40%
⑤  减少20%~30%
【单选题】 妊娠期临床甲减治疗药物是
①  妊娠期临床甲减选择LT3 治疗
②  妊娠期临床甲减选择LT4 治疗
③  妊娠期临床甲减选择干甲状腺素片 治疗
④  妊娠期临床甲减选择丙硫氧嘧啶治疗
⑤  妊娠期临床甲减选择 甲硫咪唑治疗
【单选题】 妊娠期临床甲减的诊断标准是
①  血清TSH > 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上限, 血清FT4 <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下限
②  血清TSH > 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下限, 血清FT4 <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上限
③  血清TSH <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上限, 血清FT4 >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下限
④  血清TSH > 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下限, 血清FT4 <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下限
⑤  血清TSH > 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上限, 血清FT4 <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上限
【单选题】 妊娠期临床甲减的治疗目标是
①  控制血清TSH 在2.5 mU/L 以上
②  控制血清FT4 在2.5 mU/L 以上
③  控制血清TSH 在2.5 mU/L 以下
④  控制血清FT4 在2.5 mU/L 以下
⑤  控制血清TT4 在2.5 mU/L 以上
【单选题】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运动指导的正确方法是
①  可以在药物高峰期进行运动
②  运动时应穿着紧身衣
③  运动期间出现腹痛、阴道流血、胸痛、肌无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④  清晨空腹运动时,应随身携带饼干或糖果
⑤  血糖<5.3mmol/L或>13.9mmol/,有低血糖症状停止运动
【单选题】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范围
①  餐前血糖控制≤5.3mmol/L
②  餐前血糖控制≤4.3mmol/L
③  夜间血糖值不低于4.3mmo/L
④  GDM经过饮食和运动管理,血糖仍未达标时,逬一步控制饮食
⑤  夜间血糖值不低于6.3mmo/L
【单选题】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产褥期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①  24小时内减至1/3,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量
②  鼓励母乳喂养
③  哺乳期间可以用口服降糖药
④  产后一个月复查OGTT
⑤  采取人工喂养
【单选题】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①  体重过轻
②  年龄小于20岁
③  糖尿病家族史
④  早产儿分娩史
⑤  有小于胎龄儿分娩史
【单选题】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推荐营养素的摄入量
①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30%-40%
②  每日摄入量:根据妊娠前体质量和妊娠期体质量增长速度而定
③  蛋白质摄入量占总能量的35%-40%
④  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30%-35%
⑤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