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以下属于20世纪30.40年代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是( )
罗素的”爱的人格教育”
勒温的”敏感性训练”课程
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
克劳福德德思维训练课程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以后,( )逐渐成为教育哲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①  后现代主义哲学
②  存在主义哲学
③  规范教育哲学
④  分析教育哲学
【单选题】 中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20世纪( )年代后开始兴起的
①  60
②  70
③  80
④  90
【单选题】 敏感性训练的特定目的是( )。
①  提高员工对个际关系的敏感性
②  教导主管如何协助部属处理敏感的问题
③  训练学员处理敏感度高的工作任务能力
④  降低学员对业务处理的敏感度,以防止精神紧张
【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教育名著《第四代课程评价》是( )的合著。
①  古巴和林肯
②  布鲁姆和林肯
③  布鲁姆和古巴
④  古巴和艾斯纳
【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 )。
①  课程的适应性
②  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
③  注重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
④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简答题】 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变化的趋势。
【单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
①  重视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②  仍强调科学课程
③  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不够重要
④  技术课程只在高等教育中开设
【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语文课程性质的基本认识是
①  人文性与言语性
②  工具性与思想性
③  言语性与工具性
④  人文性与思想性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强调( )。
①  转移向更为人本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②  幼儿社会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③  强调环境认识与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
④  强调思想品格与公德意识的培养
【单选题】 20世纪90年代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强调( )。
①  幼儿社会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②  转移向更为人本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③  强调思想品格与公德意识的培养
④  强调环境认识与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
随机题目
【判断题】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大五”模型中,责任性是描述个体责任感、可靠性、持久性、成就倾向方面的个性维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性格指的是,个体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格的一部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社会知觉包括( )
①  自我知觉
②  人际知觉
③  角色知觉
④  空间知觉
【单选题】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反映的是知觉特征中的( )
①  选择性
②  理解性
③  恒常性
④  整体性
【单选题】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①  实验法
②  调查法
③  测验法
④  以上都是
【判断题】 人的个性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后天社会因素的影响,是生物制约性的社会制约性的统一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一般能力是指一切活动中都需具备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大五”模型中,情绪稳定性是描述人际间互动的数量、强度、活动水平、刺激需求程度等方面的个性维度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