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规定,施工中严格地进行温度控制,是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判断题】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规定,水工结构的非预应力混凝土中,可采用冷拉钢筋。():。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规定,钢筋的(),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①  A.安装位置
②  B.间距
③  C.保护层
④  D.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
【单选题】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规定,如施工单位有专门论证,并经()同意后,才能变更浇筑块的浇筑温度。
①  A建设单位
②  B设计单位
③  C监理单位
④  D主管部门
【单选题】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规定,浇入仓内的混凝土应随浇随平仓,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
①  A挖除堆叠粗骨料
②  B应均匀地分布于砂浆较多处
③  C用水泥砂浆覆盖
④  D掺入水泥砂浆
【判断题】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规定,所有模板的竖向模板与内倾模板都必须设置内部撑杆或外部拉杆,以保证模板稳定。():。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舰定,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应按()处理,若能重塑者,仍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①  A施工缝
②  B工作缝
③  C永久缝
④  D临时缝
【多选题】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规定,下列关于混凝土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A.为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要求和施工和易性需要,应进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优选试验
②  B.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选择应经综合分析比较,合理地降低水泥用量
③  C.混凝土拆模后对混凝土强度或内部质量有怀疑时,可采取压水试验进行检查
④  D.混凝土拆模后,对混凝土强度或内部质量有怀疑时,可采取无损检测法进行检查
【多选题】 在《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规定中,关于碾压施工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  A.碾压作业宜采用搭接法,碾压条带问搭接宽度为20~50cm
②  B.端头部位搭接宽度宜为100cm左右
③  C.每个碾压条带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按网格布点,检测混凝土的压实容重
④  D.所测容重低于规定指标时,应立即重复检测,并查找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单选题】 根据《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2000)规定,水工碾压混凝土掺合料掺量超过()时,应做专门试验论证。
①  A50%
②  B55%
③  C65%
④  D75%
【判断题】 根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94)规定,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填筑压实参数,并应进行抽样检查。对规定的铺料厚度应经试验检查。():。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多选题】 毛泽东下列著作论述到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是( )
①  《反对本本主义》
②  《实践论》和《矛盾论》
③  《改造我们的学习》
④  《新民主主义论》
【多选题】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 )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②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④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多选题】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内容是( )
①  实事求是
②  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  理论联系实际
④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单选题】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毛泽东的( )。
①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②  《新民主主义论》
③  《论新阶段》
④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单选题】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这是( )论述的。
①  毛泽东
②  邓小平
③  江泽民
④  胡锦涛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①  毛泽东思想
②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③  邓小平理论
④  科学发展观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 )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  解放战争时期
③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④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单选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间( )
①  1949
②  1952
③  1956
④  1958
【单选题】 首先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是( )
①  邓小平
②  江泽民
③  列宁
④  毛泽东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
①  邓小平理论
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  科学发展观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