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但在下列哪些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及2 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袭性真菌病;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医疗机构、地区和全国性的( )有助于掌握临床重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抗感染经验治疗、耐药菌感染防控、新药开发以及抗菌药物的遴选提供依据
【多选题】 预防用抗菌药物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
①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②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③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④  人工关节移植手术者
【单选题】 FilmArray产品,可同时在一块板上联合检测包括()在内的24种病原菌及3种抗菌药物耐药基因。
①  革兰阳性细菌
②  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
③  多种酵母菌
④  革兰阴性细菌和酵母菌
⑤  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和酵母菌
【单选题】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感染的肺炎宜选用下列哪种抗菌药物?( )。
①  苯唑西林
②  氯唑西林
③  克林霉素
④  万古霉素
【多选题】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指征是
①  未明病原菌的细菌性严重感染
②  较长期用药细菌可能产生耐药者
③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心内膜炎或败血症
④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
⑤  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
【单选题】 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
①  烟曲霉
②  光滑念珠菌
③  白色念珠菌
④  黄曲霉
⑤  黑曲霉
【单选题】 下列哪个抗菌药物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
①  哌拉西林
②  青霉素
③  氨苄西林
④  阿莫西林
⑤  青霉素G
【单选题】 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 )
①  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  肠球菌
③  肺炎链球菌
④  肺炎克雷伯菌
⑤  以上均是
【单选题】 治疗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可口服抗菌药物( )
【单选题】 侵袭性真菌病的治疗疗程通常较长,需要考虑患者的免疫状态、感染病原菌和药物种类,一般在( ) 周或以上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 )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①  建筑工程的特点
②  建设单位的要求
③  本单位的特点
④  主管部门的要求
【单选题】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看,(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①  危险
②  事故隐患
③  危险源
④  重大危险源
【单选题】 拆除工程必须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成立组织机构,并应配备抢险救援器材;
①  部门
②  队伍
③  人员
④  预案
【单选题】 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 )实施监督。
①  施工单位
②  建设单位
③  主管部门
④  上级机关
【单选题】 工程中涉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 )进行论证、审查。
①  企业负责人
②  项目负责人
③  安全负责人
④  专家
【单选题】 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产生安全事故的,由( )承担主要责任。
①  分包单位
②  总包单位
③  建设单位
④  监理单位
【单选题】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 )。
①  施工组织设计
②  施工方案
③  安全技术措施
④  专项防护措施
【单选题】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 )的资料。
①  相关技术措施
②  质量保证措施
③  安全施工措施
④  环境保护措施
【单选题】 吊挂和捆绑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
①  2~5
②  3~5
③  6
④  8
【单选题】 在( )中,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准入制度,是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大举措。
①  《建筑法》
②  《安全生产法》
③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④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