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原则。
全国统筹
节约优先
双轮驱动
内外畅通
防范风险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工作原则是()。
①  A、全国统筹
②  B、节约优先
③  D、内外畅通
④  E、防范风险
【多选题】 以下()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的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措施。
①  A、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②  B、深度调整产业结构
③  C、完善政策机制
④  D、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⑤  E、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单选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两份重磅文件:《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①  2022年10月
②  2021年11月
③  2021年10月
④  2022年1月
【判断题】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两份重磅文件:《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原则。
①  A.全国统筹
②  B.节约优先
③  C.双轮驱动
④  D.内外畅通
【单选题】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统谋划,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做好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①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②  《关于我国全面推进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③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④  《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规划纲要》
【多选题】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
①  A.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②  B.大力发展新能源
③  C.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④  D.关停高耗能产业
【单选题】 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指出,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是()。
①  A.控制碳排放
②  B.促进能源消纳
③  C.发展清洁能源
④  D.加快电能替代
【多选题】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说法正确的是()。
①  A.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
②  B.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③  C.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的去除量相互抵消
④  D.碳中和实现的时间和难度直接影响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水平
【多选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汇系统建设包括()。
①  A.森林碳汇、海洋碳汇
②  B.湿地碳汇<br/>、冻土碳汇
③  C.水域碳汇、草地碳汇<br/>
④  D.耕地(农田)碳汇
随机题目
【多选题】 关于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的说法有( )。
①  清政府腐败无能
②  社会政治制度腐败和经济落后
③  迷信导致战争失败
④  战前对敌情无一了解
【多选题】 19世纪50~80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主要是通过( )完成的。
①  《瑷辉条约》
②  《北京条约》
③  《勘分西北界约记》
④  《改订伊犁条约》
【多选题】 关于势力范围的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  德国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
②  沙俄以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
③  英国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④  法国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多选题】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主要方式有( )等。
①  垄断近代工业
②  设立银行
③  控制现代交通运输业
④  进行商品倾销
【多选题】 当代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渗透体现在( )。
①  制造“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责任论”,用以唱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②  利用互联网及其他传媒进行文化渗透
③  以新式的宗教渗透作为对华文化渗透的有效手段
④  通过资助、扶持中国的某些“西华精英”,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
【判断题】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从历史到现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文化渗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提督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义和团运动的口号的是( )。
①  扶清灭洋
②  助清灭洋
③  驱除鞑虏
④  保清灭洋
【单选题】 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
①  列强之间的矛盾
②  国际舆论的谴责
③  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
④  清政府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