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形考成绩占总成绩的( )%。
30
40
50
60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终考成绩占总成绩的( )%。
①  40
②  50
③  60
④  70
【单选题】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①  30%
②  40%
③  50%
④  20%
【单选题】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
①  40%
②  50%
③  60%
④  70%
【多选题】 学院课程学习的总成绩由
①  30%的平时成绩 和7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②  50%的平时成绩 和5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③  10%的平时成绩 和9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④  40%的平时成绩 和6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单选题】 检索选修四门以上课程的学生总成绩,并要求按总成绩的降序排列出来。正确的SELECT语句是( )。
①  SELECTSNO, SUM (GRADE) FROM SC GROUP BYSNO ORDER BY2 DESC HAVING COUNT(*) >= 4;
②  SELECTSNO, SUM (GRADE) FROM SC GROUP BYSNO HAVING COUNT(*)>=4 ORDER BY2 DESC;
③  SELECTSNO, SUM (GRADE) FROM SC HAVING COUNT(*)>=4 GROUP BYSNO ORDER BY2 DESC;
④  SELECTSNO, SUM (GRADE) FROM SC ORDER BY2 DESC GROUP BYSNO HAVING COUNT(*)>=4;
【单选题】 检索选修四门以上课程的学生总成绩,并要求按总成绩的降序排列出来。正确的SELECT语句是( )。
①  A.SELECTSNO, SUM (GRADE) FROM SC GROUP BYSNO ORDER BY2 DESC HAVING COUNT(*)
②  B.SELECTSNO, SUM (GRADE) FROM SC GROUP BYSNO HAVING COUNT(*)=4 ORDER BY2 DESC;
③  C.SELECTSNO, SUM (GRADE) FROM SC HAVING COUNT(*)=4 GROUP BYSNO ORDER BY2 DESC;
④  D.SELECTSNO, SUM (GRADE) FROM SC ORDER BY2 DESC GROUP BYSNO HAVING COUNT(*)
【判断题】 系统会自动采用你的平均分数作为最终形考成绩。(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某若干相同数据项(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总成绩)组成的记录式文件,数据项()能作为记录的主键。
①  学号
②  性别
③  姓名
④  总成绩
【判断题】 缓考课程成绩不合格需重修。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考查课的考试次数不限,测试成绩达60分以上成绩给予合格,()
①  成绩合格后不能再次提交测验
②  多次提交系统自动截取最高成绩
随机题目
【多选题】 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 )
①  记忆术
②  做笔记
③  提问
④  列提纲
⑤  画关系图
【多选题】 有结构问题的特征是( )
①  问题的明确性
②  解法的确定性
③  问题不明确性
④  解法的开放性
⑤  答案的已知性
【单选题】 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出现在( )
①  前习俗水平
②  习俗水平
③  后习俗水平
④  超越习俗阶段
【单选题】 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
①  推理式
②  算法
③  演绎式
④  启发式
【单选题】 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①  精加工策略
②  组织策略
③  元认知策略
④  阅读理解策略
【单选题】 班杜拉认为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
①  自我期待
②  自我判断
③  自我评价
④  自我效能感
【单选题】 在学习中,学习者采用在主要内容下划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①  复述策略
②  组织策略
③  精加工策略
④  元认知策略
【单选题】 为了要记住“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词构成“桌子上放着巧克力”这样的联系,这是运用了学习策略中的( )
①  注意策略
②  复述策略
③  精加工策略
④  组织策略
【单选题】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来源于( )
①  精神分析理论
②  认知主义理论
③  建构主义理论
④  行为主义理论
【单选题】 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①  命题
②  案例
③  反例
④  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