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我国确立的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民族共和联邦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平等制度
民族区域共和制度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
①  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②  各民族都建立自治政府,独立自主.高度自治
③  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④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单选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①  各民族一视同仁
②  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
③  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④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多选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含义是?
①  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领导下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②  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③  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为基础建立
④  自治权具有高度自治的特点
【判断题】 民族区域自治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
①  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③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④  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多选题】 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  A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②  B 符合执政党的政治思想
③  C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④  D 以上都不是
【判断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须全面贯彻执行。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为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有力支撑。
①  A.重视选拔
②  B.培养
③  C.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④  D.相关部门配合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纲要》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行政性法规,颁布于()年。
①  1951
②  1956
③  1952
④  1949
随机题目
【判断题】 根据课程《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一)》的内容,储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储能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进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根据课程《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二)》的内容,对氢储能技术理解正确的是?
①  氢储能技术作为一种长时间尺度战略储能类型以及在“双碳”进程中发挥的特殊价值,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②  能最密度高:氢的单位质量热值高达1.4x108J/kg储氢能最密度高,能够实现大规模储能。
③  过程无污染:氢储能依托电解水制氢设备和氢燃料电池(或掺氢燃气轮机)实现电能和氢能的相互转化。
④  建设成本:电解制氢的成本为5000~20000元/千瓦,燃料电池发电成本为10000~15000元/千瓦。
【多选题】 下列属于通信基站绿色低碳举措的是()。
①  自建可再生能源电站
②  采购高能效设备
③  应用节能低碳技术
④  与厂家协商具体方案
【多选题】 根据课程《“双碳”目标下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实现碳吸收的方法包括?
①  生态汇碳
②  碳捕捉与储存
③  生物能源与碳捕捉、储存
④  碳移除技术
【单选题】 根据课程《碳达峰碳中和下中国电力转型的挑战和机遇》的内容,根据库兹涅茨曲线(EKC),环境(环境污染)与发展(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①  线性关系
②  对数关系
③  倒U形关系
④  指数关系
【单选题】 根据课程《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我国的主要土壤污染物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①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②  物理污染物(粉煤灰)
③  生物污染物(病菌)
④  放射性污染物(锶、铯)等。
【单选题】 根据课程《“双碳”目标下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第一个通过立法形式明确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发达国家是?
①  英国
②  俄罗斯
③  法国
④  美国
【单选题】 根据课程《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固体、危险、一般废弃物相关的环境保护主要依据: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单选题】 根据《氢能发展趋势》,国外高压气态储氢天然气管道可实现()掺氢?
①  0.1
②  0.15
③  0.2
④  0.25
【单选题】 根据课程《氢能发展趋势》,建设了亚洲最大氢能发电系统的国家是?
①  中国
②  俄罗斯
③  韩国
④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