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患者,男,30岁,血常规结果示血小板55*109/L,实验室人员应采取的措施,较为合适的是()
直接发结果
立即重新采集标本
复查后,结果一致即可发结果
观察标本是否合格,若无肉眼可见凝块,涂片复检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患者女性,30岁。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5×1012/L,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8×109/L,血小板30×109/L,该患者最大的危险是
①  全身皮肤、黏膜出血
②  泌尿道出血
③  感染
④  颅内出血
【单选题】 柏油便标本做便隐血试验结果阴性,应
①  更换试纸条
②  标本重送
③  请试剂生产厂商分析原因
④  如实报告结果
⑤  将标本稀释后重做
【单选题】 对于甲状腺激素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反馈不一致时,应注意沟通以下,除了
①  重新评估临床病史
②  重新评估甲状腺状态
③  排除TH和/或TSH检测干扰
④  调查罕见遗传/获得性HPT功能障碍
⑤  临床依据检验报告评估病人
【单选题】 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接收到标本后应( )小时内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
①  2小时
②  24小时
③  12小时
④  48小时
【单选题】 用于厌氧菌检测的标本应在常温下转运,标本量较少的标本应在采集后()分钟内送到实验室。
①  30
②  60
③  90
④  120
⑤  150
【判断题】 广义上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指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系列的方法,连续地评价本实验室工作及实验结果的可靠程度,确定检验报告是否可以发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下列关于不明原因疾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①  由于发生暴发的疾病临床特点并无特异性,难以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预判病原体种类,则可能需要进行多种病原体的实验室排查。
②  如果检测结果并无明确的指向甚至呈现多种病原体检测结果皆为阳性的情况,常需要调查人员认真总结归纳病例的典型临床特征,结合流行病学情况对疫情性质进行判定。
③  判定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则需要考虑是否符合科赫原则。
④  如果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现场调查中所怀疑的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不符,或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时,应以实验室检测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判断题】 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和室间比对可用于控制实验室日常结果报告。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POCT结果出现异常时应采取以下哪些措施?
①  重复检测一次
②  通知医生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③  必要时复检标本送检验科
④  以上全不是
⑤  以上全是
【单选题】 承担新冠标本检测工作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有资质社会检测机构应当在( )内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
随机题目
【多选题】 根据本讲,基层代理人职役化的结果并非像预期那样,反而发生逆向选择问题,缓解这个问题的方式包括()。
①  A.武力镇压
②  B.实行无为而治
③  C.将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建设降至最低限度
④  D.开辟了官治和民治两条通道
⑤  E.以上都是
【多选题】 特色小镇要有效推进“三生融合”,科学规划特色小镇的()空间。
①  A.生存
②  B.生产
③  C.生活
④  D.生态
【多选题】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减贫机制包括( )。
①  A.工业为主体动力的减贫
②  B.农业为主体动力的减贫
③  C.非农业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④  D.综合性动力
【单选题】 中央提出通过“五个一批”的扶贫方式解决7017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关于“五个一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  A.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②  B.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③  C.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④  D.社会保障脱贫一批
【单选题】 根据本讲,()是我国现代化思想的启蒙期。
①  A.新中国成立
②  B.新文化运动
③  C.五四运动
④  D.辛亥革命
【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及其他建设的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①  A.3%
②  B.15%
③  C.30%
④  D.45%
【单选题】 培养团队高效的执行力的方法不包括( )。
①  A.勇于改造团队
②  B.建立核心团队
③  C.实行绩效管理
④  D.制定并遵守统一规范
【单选题】 产业扶贫的目标是( )。
①  A.绝对收入要提高
②  B.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都要提高
③  C.相对收入要提高
④  D.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至少一项提高
【单选题】 “两弹一星”事业起步于()。
①  A.20世纪40年代
②  B.20世纪50年代
③  C.20世纪60年代
④  D.20世纪70年代
【单选题】 嘉兴南湖作为党诞生地之一的历史地位被中央正式确立是在()。
①  A.2000年
②  B.2001年
③  C.2002年
④  D.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