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根据功能的要求,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哪两类
A.承载力极限状态
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C.增大状态
D.减小状态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建筑结构的极限状态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下列( )状态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①  结构作为刚体失去平衡
②  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③  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使用
④  构件失去稳定
【单选题】 下列哪种状态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
①  结构作为刚体失去平衡
②  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③  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④  构件丧失稳定。
【单选题】 下列哪种状态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
①  结构作为刚体失去平衡
②  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③  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④  构件丧失稳定。
【单选题】 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表达式为:
①  <imgwidth="95"height="24"v:shapes="_x0000_i1042"src="http://wljy.whut.edu.cn:80/uploadfiles/word/GCJG1.files/image030.gif">
②  <imgwidth="107"height="24"v:shapes="_x0000_i1043"src="http://wljy.whut.edu.cn:80/uploadfiles/word/GCJG1.files/image032.gif">
③  <imgwidth="99"height="24"v:shapes="_x0000_i1044"src="http://wljy.whut.edu.cn:80/uploadfiles/word/GCJG1.files/image034.gif">
④  <imgwidth="99"height="24"v:shapes="_x0000_i1045"src="http://wljy.whut.edu.cn:80/uploadfiles/word/GCJG1.files/image034.gif">
【单选题】 建筑结构的设计极限状态是()
①  承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耐久性极限状态
②  强度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③  承载力极限状态、稳定极限状态
④  抗力极限状态、作用极限状态
【多选题】 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包括或者结构的安全性体现在()
①  A、强度不破坏
②  B、疲劳不破坏
③  C、不失稳
④  D、不失去平衡
【单选题】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结构处于失效状态时,其功能函数( ?)。
①  小于零
②  以上都不是
③  大于零
④  等于零
【单选题】 钢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指()
①  结构发生剧烈振动
②  结构的变形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③  结构达到最大承载力产生破坏
④  使用已达五十年
【单选题】 当结构出现哪一类状态时,即认为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①  挠度变形超过允许挠度值。
②  裂缝宽度超过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
③  局部损坏已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
④  结构的作为刚体失去平衡
随机题目
【判断题】 7、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5、改革就是要改变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中的不合理制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4、科学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福祉,因此,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人类发展的任何问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1.社会存在包括()
①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②  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③  经济关系
④  全部社会关系
【多选题】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①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②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③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多选题】 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①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②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③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④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多选题】 9.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①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②  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③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④  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多选题】 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①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②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③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④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单选题】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①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②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③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  实现社会公平
【单选题】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①  阶级斗争史
②  思想发展史
③  动发展史
④  文化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