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教师可选定一个学生的屏幕及声音转播给其它学生,增加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描述的是网络教室的()功能
A学生师范
B屏幕监视
C交互控制
D广播功能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教师可以将屏幕内容传递给学生运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_______教学功能。
①  实时广播教学功能
②  示范功能
③  远程控制功能
④  自动辅导功能
【单选题】 培养学生的参与感有助于学生寻求个体与社会的情感认同,促进以下哪一种属性的发展( )
①  生物性
②  社会性
③  个体性
④  情感性
【判断题】 影响教师权威的因素有K(了解、尊重学生)、I(信任学生,办事公道)、E(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D(和蔼可亲、关心学生)、B(纪律严明,对学生要求严格)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前三个因素对教师权威的影响不断递减,后两个因素的作用逐步上升。
① 
② 
【判断题】 网络教学强调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学生发生联系,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① 
② 
【单选题】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下列错误的是?(  ).
①  相互启发
②  相互合作
③  不可争论
④  独立探索
【单选题】 ( )是一款专业的计算机屏幕录制与编辑软件,主要的功能是对屏幕、配音、声音进行录制及视频制作等。
①  Camtesir Stadio
②  Camtesir Studio
③  Camtasia Studio
【单选题】 教师讲课或学生回答问题时,为了抑制教室其他方向传来的声音,最好选用
①  单向话筒
②  双向话筒
③  全向话筒
④  机内话筒
【单选题】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①  人格尊严权
②  人身自由权
③  隐私权
④  名誉权
【单选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 )的关系。
①  传递与接受
②  控制与被控制
③  交互主体
④  知与不知
【多选题】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 )
①  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②  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
③  影响学生的学习
④  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随机题目
【多选题】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考察,反复强调:发展仍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要落实到()上。
①  A.改善民生
②  B.惠及当地
③  C.增进民族团结
④  D.捍卫社会稳定
【多选题】 我国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分布在()。
①  A.东部地区
②  B.中部地区
③  C.沿海地区
④  D.边疆地区
【单选题】 中央第四次民族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①  A.2009年
②  B.2011年
③  C.2013年
④  D.2014年
【单选题】 西藏和新疆开始出现民族关系恶化迹象的时间是()。
①  A.20世纪50年代后期
②  B.20世纪60年代后期
③  C.20世纪70年代后期
④  D.20世纪80年代后期
【单选题】 中央第四次民族工作会议在坚持反对大汉族主义的同时,把“地方民族主义”改为(),这一点值得关注。
①  A.“大汉族主义”
②  B.“大民族主义”
③  C.“狭隘民族主义”
④  D.“区域民族主义”
【单选题】 中央第四次民族工作会议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如何坚持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提法。其中,提出要“坚持民族因素和()因素相结合”。
①  A.文化
②  B.身份
③  C.区域
④  D.政治
【单选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在()建立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我国的民族话语体系居于核心地位。
①  A.20世纪30年
②  B.20世纪50年
③  C.20世纪70年
④  D.20世纪90年
【单选题】 2009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民族工作部分的表述是()。
①  A.要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
②  B.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  C.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教育。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④  D.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单选题】 中央第四次民族工作会议把()作为民族团结的核心内容,纳入“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战略任务”,这也为我国编写中小学民族团结教材指明了方向。
①  A.“爱国主义教育”
②  B.“民族差异教育”
③  C.“民族特色教育”
④  D.“民族社区教育”
【单选题】 在中央第四次民族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民族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①  A.文化认同
②  B.政治认同
③  C.思想认同
④  D.地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