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把“碳汇”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多选题】 碳汇 (Carbon Sink):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①  过程
②  活动
③  人为
④  机制
⑤  开发
【单选题】 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二氧化碳能()。
①  A.吸收太阳辐射,使人体增温
②  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③  C.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
④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判断题】 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按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叫做森林碳汇。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碳中和概念中所指的“碳”,就是二氧化碳。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①  碳交易
②  碳排放
③  碳汇
④  碳达峰
【判断题】 人们直接使用化石能源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第二碳足迹,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第一碳足迹。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带头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
①  A.发达国家
②  B.最不发达国家
③  C.经济转型国家
④  D.发展中国家
【判断题】 二氧化碳灭火作用主要在于窒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①  动脉血
②  静脉血
③  毛细血管血液
④  细胞内液
⑤  组织液
【单选题】 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①  动脉血
②  静脉血
③  毛细血管血液
④  细胞内液
⑤  组织液
随机题目
【单选题】 预防急性胰腺炎的措施中,哪项不正确
①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
②  戒酒
③  常用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
④  避免服用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药物
⑤  避免暴饮暴食
【单选题】 患者女性,80岁,既往有肺心病史10年,近2日来感头痛、恶心、烦躁,BPl60/95 mmHg、心率120次/分,护士对其护理措施最主要的是
①  呼吸兴奋剂应用
②  改善通气、氧疗
③  合理休息
④  合理饮食
⑤  安定静注
【单选题】 某病人已有数年怕热、多汗、心率110次/分,食量大,但逐渐消瘦,检查发现FT4及FT3增高,昨天突然体温达40℃,心率150次/分,恶心、呕吐、腹泻,大汗持续而昏睡,急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危象,其原因是
①  甲状腺素大量破坏
②  机体消耗大量甲状腺素
③  腺垂体功能亢进
④  大量甲状腺素释放入血
⑤  下丘脑功能亢进
【单选题】 患者,女性,61岁,因头痛、心悸和心前区不适感,门诊查血压:160/95mmHg,既往无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其母60岁死于冠心病,据此可以推断该病人高血压危险分层属于
①  低危
②  中危
③  中高危
④  高危
⑤  很高危
【单选题】 对休克型肺炎病人进行抗休克治疗的首要措施是
①  纠正酸中毒
②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③  应用利尿药
④  扩充血容量
⑤  应用糖皮质激素
【单选题】 治疗轻度哮喘急性发作首选药物是
①  氨茶碱
②  色甘酸钠
③  青霉素
④  沙丁胺醇
⑤  地塞米松
【单选题】 患者,男性,发热38.5℃,全身有小出血点,头晕,乏力,经医院检查: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1012/L,白细胞3×109/L,血小板70×109/L,骨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该病人发热的主要原因是
①  血小板少
②  骨髓被破坏
③  出血被吸收
④  红细胞破坏多
⑤  成熟白细胞减少
【单选题】 秦女士,20岁。受凉后2日突然发热,体温38.6℃,咳嗽,伴白色粘痰痰,左侧胸痛,深吸气加重。口唇疱疹,左下肺叩诊浊音、闻及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血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84%。首选的抗菌药物是
①  红霉素
②  青霉素
③  抗结核药物
④  氨基糖苷类药物
⑤  抗真菌药物
【单选题】 患者男性,28岁,原有癫痫大发作史,今晨起有多次抽搐发作。间歇期意识模糊,两便失禁,中午来院急诊,紧急处理措施是
①  鼻饲抗癫痫药
②  静脉推注地西泮
③  肌注苯巴比妥
④  0.1%水和氯醛保留灌肠
⑤  20%甘露醇静脉滴注
【单选题】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是
①  少尿、血尿、蛋白尿、水肿,常有诱因
②  少尿、高血压、氮质血症,常无诱因
③  少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常有诱因
④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常有诱因
⑤  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常无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