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减贫机制包括( )。
A.工业为主体动力的减贫
B.农业为主体动力的减贫
C.非农业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D.综合性动力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多选题】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减贫机制包括( )。
①  A.工业为主体动力的减贫
②  B.农业为主体动力的减贫
③  C.非农业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④  D.综合性动力
【单选题】 1978年-1985年,在以农业为主体动力减贫的阶段中,扶贫工作不是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的,而是通过()进行的。
①  农民自主创新
②  经济发展的调节
③  教育扶贫
④  产业扶贫
【判断题】 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30%左右,但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比一般低于10%,换言之,未来中国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制造业等还有巨大空间。()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绿色减贫是精准扶贫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原因在于绿色减贫()。
①  是效果最快的扶贫方式
②  有利于精准脱贫的有序性和持久性效果实现
③  有利于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④  有利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目标的转换和提升
⑤  有利于提高精准扶贫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多选题】 根据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的不同,我们可将劳动力市场分为( )。
①  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②  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③  需求约束型劳动力市场
④  资源约束性劳动力市场
【判断题】 脱贫攻坚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减贫的区域要从单纯的农村减贫转向()统筹,因为在我们的城市也存在着很多的贫困人口,我们要向城市的贫困人口来逐渐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
①  城市
②  乡村
③  城乡
④  生态化
【判断题】 劳动力供给 = 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
①  60
②  70
③  75
④  80
【单选题】 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完成了全世界( )以上的减贫任务。
①  A.50%
②  B.60%
③  C.45%
④  D.70%
随机题目
【判断题】 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在明代称为“官话”。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是《马氏文通》。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现代汉语有声调,英语没有。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口语以书面语为基础,是书面语的加工形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由谁主编的《新青年》杂志高举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旗帜,在全国发动“白话文运动?
①  李大钊
②  胡适
③  鲁迅
④  陈独秀
【单选题】 在春秋时期,汉族共同语被称作?
①  官话
②  雅言
③  通语
④  国语
【判断题】 汉语无严格的形态变化。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不矛盾。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赣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最多可由四个音素构成,最少有一个音素,这个音素一般是元音。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