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
中国公民
个体工商户
台同胞
外籍人员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多选题】 下列费用中,在计算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有( )。
①  摊位费
②  工商管理费
③  个体劳动者协会会费
④  用于家庭的费用支出
【多选题】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 )。
①  个体工商户
②  合伙企业合伙人
③  有限责任公司
④  在中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个人
【多选题】 根据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在计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据实扣除的支出有( )。
①  借款利息支出
②  业务招待费支出
③  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成本费用
④  向其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单选题】 企业作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应按规定扣缴职工个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个人所得税时,其账务处理为( )。
①  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②  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③  借:固定资产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④  借:其他应收款——代扣个人所得税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单选题】 企业作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应按规定扣缴该职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个人所得税时,其账务处理为()。
①  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②  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③  借:固定资产;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④  借:其他应收款一一代扣个人所得税;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判断题】 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只要有完税凭证的均可在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下列人员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有( )。
①  2019年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83天的外籍个人
②  自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1日,一直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无住所的外籍个人
③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也不居住的侨居海外的华侨
④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也不居住的港、澳、台同胞
【多选题】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依据的标准是( ?????)。
①  境内有无住所?
②  境内工作时间?
③  取得收入的工作地?
④  境内居住时间
【多选题】 外籍个人的下列所得中,暂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有( )。
①  外籍个人以现金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
②  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
③  外籍个人取得的探亲费
④  外籍个人取得的合理的语言训练费
【判断题】 企业是员工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哪类房屋宜进行风洞试验判断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
①  房屋高度大于200m的结构
②  甲类建筑
③  剪力墙结构
④  筒体结构
【单选题】 两幢相邻建筑,按7度设防,一幢为框架,19m高,另一幢为剪力墙结构,45m高。若设沉降缝,需设多大缝宽。()
①  100mm
②  120mm
③  140mm
④  160mm;
【单选题】 当高层建筑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时,其底部剪力应按下列何值取用?()
①  至少按60%取用;
②  至少按65%取用;
③  至少按70%取用;
④  至少按75%取用。
【单选题】 随高度增加,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侧移增加较内力增加()。
①  一样
②  更慢
③  更快
④  无规律
【单选题】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中,下列哪项计算需要采用等效刚度。()
①  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中
②  在剪力墙结构内力计算中式
③  在进行内力协同计算中
④  在进行位移计算中
【单选题】 高度相同的高层建筑结构,哪种结构类型的防震缝的最小宽度最小。()
①  框架结构
②  框架—剪力墙结构
③  剪力墙结构
④  三种类型的结构一样大
【单选题】 整体工作系数愈小,说明剪力墙整体性()。
① 
② 
③  与没有关系
④  没有变化
【单选题】 哪类房屋宜进行风洞试验判断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
①  平面形状或立面形状复杂的结构
②  甲类建筑
③  剪力墙结构
④  筒体结构
【单选题】 计算框架结构梁截面惯性矩I时考虑楼板影响,对现浇楼盖,边框架梁取I=()。
①  2I0
②  1.5I0
③  1.2I0
④  I0
【单选题】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横向剪力墙布置符合要求的是:()
①  宜均匀对称布置在建筑的楼梯、电梯及端部附近,但不应设置在平面形状变化的地方
②  宜均匀对称布置在建筑的端部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及恒载较大的地方
③  宜均匀对称布置在建筑的楼梯电梯间,但不应设置在建筑的端部附近及平面形状变化的地方
④  宜均匀对称地设置在楼电梯间及平面形状变化处,但不宜设置在建筑的端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