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功率放大电路处于乙类工作状态,其静态损耗为0。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功率放大电路处于乙类工作状态,每个晶体管的管耗为最大输出功率的0.2倍。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较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具有输出功率大、效率高和非线性失真小的特点。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OTL功率放大电路由激励放大级和功率放大输出级组成。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为了消除乙类互补功率放大器输出波形的交越失真,而采用甲乙类互补功率放大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在一个周期内的导通角等于180°。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电流放大电路的共同点是( )。
①  都使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②  都使输出电流大于输入电流
③  都使输出功率大于信号源提供的输入功率
【判断题】 为了消除乙类互补功率放大器输出波形的交越失真,而采用甲类互补功率放大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下列电路中具有功率放大作用的有放大电路。
①  基本共射
②  射级偏置
③  基本共集
④  以上均不对
【判断题】 可以说任何放大电路都有功率放大作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的能量转换效率最高是______。
①  50%
②  88%
③  100%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为高糖毒性解除的好处
①  恢复胰岛细胞的分泌节奏
②  让休眠的胰岛细胞苏醒
③  即使胰岛细胞都已经凋亡,胰岛素补充剂量也会减少
④  以上均是
⑤  以上均不是
【单选题】 下列关于高糖毒性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①  高糖毒性的概念最早由Unger等在20世纪80-90年代提出。
②  其发病机制很多,其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异常是一个重要因素。
③  胰高血糖素分泌有个特性:U型分泌。低血糖时减少,低胰岛素高血糖时更加恶性减少。
④  高血糖控制的起始时段,外源性胰岛素除了补充生理需求,还要拮抗高胰高血糖素。
⑤  血糖一旦正常,高胰高血糖素血症消失,胰岛素用量迅速减少。
【单选题】 地特胰岛素持续时间为:
①  2-3h
②  6-8h
③  12h
④  24h
【单选题】 中效胰岛素的峰值时间为( )h。
①  3.0-4.0
②  3.5-5.0
③  4.0-6.0
④  5.0-7.0
⑤  6.0-8.0
【单选题】 注射前需要摇匀的基础胰岛素为:
①  NPH
②  甘精胰岛素
③  地特胰岛素
④  德谷胰岛素
【单选题】 必须胰岛素注射,又没有办法强化治疗的病例最好选择:
①  基础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注射
②  NPH
③  预混胰岛素
④  胰岛素泵
【单选题】 长效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为( )h。
①  2.5-3.0
②  2.0-3.0
③  3.0-4.0
④  3.5-4.0
⑤  3.5-5.0
【单选题】 8万胰岛素治疗患者仅( )%HbA1c达标:
①  27
②  31
③  33
④  40
【单选题】 注射部位发生皮下硬结或脂肪增生可导致胰岛素吸收变异,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吸收减少( )%:
①  36
②  46
③  55
④  46
【单选题】 中国大陆的多中心研究发现发生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大概占( )%:
①  35.3%~53.1%
②  38.3%~53.1%
③  35.3%~56.1%
④  35.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