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的各单项资产各自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的各单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企业发生的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没有补价的情况下,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当按照(  )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①  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②  换出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③  换入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
④  换出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占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
【判断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
① 
② 
【判断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可以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其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以下影响甲公司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项目有()。
①  乙公司支付的补价
②  乙公司为换出存货交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③  甲公司换出存货的公允价值
④  甲公司换出存货的账面价值
【多选题】 不具有商业实质、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影响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因素有(  )。
①  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②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③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④  换出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判断题】 对于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  )
① 
② 
【判断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与不具有商业实质或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区别,只有发生补价的情况下,具有商业实质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而不具有商业实质不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
① 
② 
【判断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具有商业实质时,公允价值一定能够可靠计量。(  )
① 
② 
【判断题】 不满足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对于换入资产,企业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对于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不确认损益。(  )
① 
② 
【单选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采用(  )确定公允价值。
①  市场价格
②  名义金额
③  账面价值
④  估值技术
随机题目
【判断题】 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的任务。
① 
② 
【判断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① 
② 
【判断题】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一个转折点,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
① 
② 
【单选题】 大力表彰科技界的民族英雄和国家脊梁,推动科学家精神( )等形式,让科学家成为年青一代的偶像。
①  进校园
②  进课堂
③  进头脑
④  以上都是
【单选题】 科技工作者应该坚持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杜绝蓄意的捏造、作假和对研究成果的曲解,指的是( )。
①  诚实原则
②  守信原则
③  责任原则
④  审慎原则
【单选题】 《巴黎协定》中指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摄氏度以内。
①  5;2
②  5;1.5
③  2;1.5
④  3;2
【单选题】 在全社会形成( )的良好风尚。
①  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  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
③  崇尚科学、鼓励创新
④  科学自由
【单选题】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 ),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①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②  共产主义信念
③  科学思想
④  科学理想
【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
①  2030;2060
②  2035;2060
③  2030;2065
④  2035;2065
【单选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形成了( )的生产模式,推动了作物栽培学的发展。
①  精确农业
②  科技农业
③  现代农业
④  创新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