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 ) 通过。
1/3
1/2
2/3
3/4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相关题目
【单选题】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会议就所议事项作出决议时,必须经超过全体董事的()通过
①  1/2
②  2/3
③  3/4
④  1/3
【多选题】 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  董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2次会议
②  董事会须由1/2以上董事出席方可举行
③  董事会决议必须经过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
④  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
【多选题】 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  董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会议
②  董事会须由二分之一以上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
③  董事会决议必须经全体股东的过半数通过
④  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
【判断题】 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股东会,监事会和董事会组成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股份有限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5人至( )人。
①  9
②  13
③  15
④  19
【单选题】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行使的职权的是()
①  决定公司内部中管理机构的设置
②  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③  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
④  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财务负责人
【多选题】 某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下列各项中,符合公司法律制度规定的有
①  董事长因故不能出席会议,会议由副董事长主持
②  通过了有关董事报酬的决议
③  通过了免除乙的经理职务,聘任副董事长甲担任经理的决议
④  会议记录由主持人甲和记录员丙签名后存档
【判断题】 董事会会议应有1/3董事出席方可举行。(  )
① 
② 
【多选题】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在经营期间就下列事项做出决定时,可以由董事会直接做出决议的包括(  )。
①  决定减少注册资金
②  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③  选举和更换董事
④  决定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⑤  决定公司经理的薪酬
【判断题】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中有职工代表的,其职工代表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比链式存储最与利于进行( )操作。
①  A.查找
②  B.表尾插入或删除
③  C.按值插入或删除
④  D.表头插入或删除
【单选题】 对n个元素进行冒泡排序,通常要进行n-1趟冒泡,在第j趟冒泡中共要进行( )次元素间的比较。
①  A.j
②  B.j-1
③  C.n-j
④  D.n-j-1
【单选题】 采用分块查找时,数据的组织方式为( )。
①  A.把数据分城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
②  B.把数据分城若干块,块内数据不必有序,但块间必需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表
③  C.把数据分城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表
④  D.把数据分城若干块,每块(除最后一块外)中的数据个数相等
【单选题】 排序算法中,从尚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元素与已排序序列(初始为空)中的元素进行比较,然后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的方法是( )。
①  A.冒泡排序
②  B.直接插入排序
③  C.归并排序
④  D.选择排序
【单选题】 排序算法中,从尚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元素与已排序序列(初始为空)中的元素进行比较(要求比较次数尽量少),然后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的方法是( )。
①  A.折半插入排序
②  B.直接插入排序
③  C.归并排序
④  D.选择排序
【单选题】 采用顺序查找方法查找长度为n的线性表时,每个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
①  A.n
②  B.n/2
③  C.(n+1)/2
④  D.(n-1)/2
【单选题】 若待排序序列在排序前已按关键字递增排列,则采用( )方法比较次数最多。
①  A.直接插入排序
②  B.归并排序
③  C.归并排序
④  D.直接选择排序
【单选题】 一组记录的关键字序列为(32,65,42,24,26,80),利用快速排序,以第一个关键字为分割元素,经过一次划分后结果为( )。
①  A.26,24,32,42,65,80
②  B.24,26,32,42,65,80
③  C.26,24,32,65,42,80
④  D.26,24,32,80,42,65
【单选题】 如果要求一个线性表既能较快地查找,又能动态适应变化要求,可以采用( )查找方法。
①  A.顺序
②  B.分块
③  C.折半
④  D.散列
【单选题】 有一个长度为11的有序表,按折半查找对该表进行查找,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比较次数为( )。
①  A.29/11
②  B.33/11
③  C.26/11
④  D.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