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制
纠错
➡️如需代学继续教育,联系微信:yizhituziang
【单选题】
医务人员和司机每执行1车次转运任务后应更换全套个人防护用品,连续转运同一毒株的感染者时可完成本次转运任务后集中更换个人防护用品,但同一套个人防护用品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几个小时?
【单选题】
关于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叙述有误的是( )
【单选题】
关于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叙述有误的是( )
【单选题】
关于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②
正确选择与使用防护用品和手卫生是感染防控的关键
④
防护等级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科学防控,防不足与过度
⑤
医用防护口罩不足时,可直接用N95或KN95口罩代替
【单选题】
医务人员离开隔离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中:( )前应当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判断题】
安全帽是个人防护用品,并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 ()
【单选题】
作业前,要对进行高空作业的人员应进行()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否则,不得进行施工
【单选题】
放射工作单位未按照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卫生行政部门可处()的罚款。
【单选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①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
②
在特殊情况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具有作为可能性
③
不真正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危害结果并非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
④
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
【多选题】
下列哪些选项成立不作为犯罪?( )
①
过路人甲看见某公寓发生火灾而不报警,导致公寓全部被烧毁
②
成年人乙带邻居小孩出去游玩,小孩溺水,乙发现后能够救助而不及时抢救,致使小孩被淹死
③
丙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不能延续香火,将年仅1岁的女儿抱到火车站,放在长椅上后匆匆离开。因为天冷,等警察发现女孩将其送到医院时,女孩已经死亡
④
司机丁意外撞倒负完全责任的行人刘某后,没有立即将刘某送往医院,刘某死亡。事后查明、即使司机丁将刘某送往医院,也不可能挽救刘某的生命
【多选题】
《刑法》第389条第1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同条第3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③
“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多选题】
甲、乙二人在市场买菜发生纠纷,甲将乙推了一下,乙倒地而亡。尸体解剖表明,乙患有胃心脏病,受惊吓而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多选题】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①
单位只能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不能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
②
单位犯罪时,单位本身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构成共同犯罪
③
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但在实行单罚制时,只对单位处以罚金,不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
④
对单位犯罪只能适用财产刑,既可能判处罚金,也可能判处没收财产
【多选题】
关于故意与违法性的认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①
甲误以为买卖黄金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仍买卖黄金,但事实上该行为不违反《刑法》。甲有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未遂
②
甲误以为自己盗窃枪支的行为仅成立盗窃罪。甲对《刑法》规定存在认识错误,因而无盗窃枪支罪的犯罪故意,对甲的量刑不能重于盗窃罪
③
甲拘禁吸毒的陈某数日。甲认识到其行为剥夺了陈某的自由,但误以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实施强制戒毒行为。甲有犯罪故意,应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责任
④
甲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不知是否违反《刑法》,遂请教中学语文教师乙,被告知不违法后,甲实施了该行为。但事实上《刑法》禁止该行为。乙的回答不影响甲成立故意犯罪
【多选题】
以发生某种特定的现实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既遂标志的犯罪有( )。
【单选题】
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作为行为方式的是( )。
②
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
③
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2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
【单选题】
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①
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诈骗既遂
②
甲本欲枪杀乙,但由于未能瞄准,将乙身旁的丙杀死。无论根据什么学说,甲的行为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③
事前的故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应按犯罪既遂处理
④
甲将吴某的照片交给乙,让乙杀吴,但乙误将王某当成吴某予以杀害。乙是对象错误,按照教唆犯从属于实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对象错误
【单选题】
肖某(女)是某幼儿园教师,在上室外课时,见儿童王某一直追打儿童周某。肖某屡次训斥王某,王某仍然追打周某,肖某恼怒中顺手将王某扯开,王某打了个趔趄摔倒,头部恰好撞到石阶的破口锐角上,致使头破血流,因神经受压而死亡。关于肖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