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在“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的讲课中提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推动( ),为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教育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引进国外人才
人才流动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下列对实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解错误的是()
①  自主创新是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
②  自主创新是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
③  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全过程
④  自主创新意味着一切靠自己从头干
【单选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关键在( )。
①  体制
②  经济实力
③  机制
④  人才
【单选题】 树立( )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①  创新
②  人才
③  教育
④  科技
【多选题】 本课程提到,自主创新包含()。
①  模仿
②  原始创新
③  集成创新
④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⑤  合作创新
【多选题】 自主创新包括()。
①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②  自我创新
③  模仿创新
④  原始创新
⑤  集成创新
【多选题】 自主创新包括( )。
①  原始创新
②  消化吸收再创新
③  政府和企业关系创新
④  集成创新
⑤  企业管理创新
【判断题】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我国若想创新培养理念,造就自立自强的人才队伍,需要()。
①  A.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
②  B.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③  C.培养造就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多选题】 大力发展创新型教育、拓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需要做到()。
①  建立开放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②  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环境,加强学风建设,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和潜能
③  深化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创新
④  建立科研诚信和科研道德监督体系
【多选题】 大力发展创新型教育、拓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需要做到()。
①  建立开放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②  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环境,加强学风建设,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和潜能
③  深化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创新
④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⑤  建立科研诚信和科研道德监督体系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伯努利效应的成立前提是什么?()
①  等高度
②  等速度
③  等密度
④  等压强
【单选题】 “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对此说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哪种是正确的?()
①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②  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③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④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单选题】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向真空作绝热自由膨胀,体积由增至,在此过程中气体的()
①  内能不变,熵增加
②  内能不变,熵减少
③  内能不变,熵不变
④  内能增加,熵增加
【单选题】 ΔU=ΔW+ΔQ这个公式反映的是()
①  热力学第一定律
②  热力学第二定律
③  热力学第三定律
④  热力学第零定律
【单选题】 关于卡诺循环的构成,下面正确的是()
①  两个等温过程,两个等体过程
②  两个等压过程,两个绝热过程
③  两个等体过程,两个绝热过程
④  两个等温过程,两个绝热过程
【单选题】 用白光(波长为4000~7600)垂直照射间距为a=0.25mm的双缝,距缝50cm处放屏幕,则观察到的第一级彩色条纹和第五级彩色条纹的宽度分别是()
①  3.610-4m,3.610-4m
②  7.210-4m,3.610-3m
③  7.210-4m,7.210-4m
④  3.610-4m,1.810-4m
【单选题】 一束波长为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①  /4
②  /(4n)
③  /2
④  /(2n)
【单选题】 以下有关转动惯量J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  质量分布离转轴越近,J越大
②  所受力矩相同时,J与角加速度成反比
③  J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和质量分布距离有关
④  转动中的J对应于平动中的m
【单选题】 一沿X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周期为T,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如果该振子的初相为(4/3)π,则t=0时,质点的位置在()
①  过x=(1/2)A处,向负方向运动;
②  过x=(1/2)A处,向正方向运动;
③  过x=-(1/2)A处,向负方向运动;
④  过x=-(1/2)A处,向正方向运动。
【单选题】 由两块平板玻璃构成一空气劈尖,一平面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劈尖上,当两板的夹角增大时,干涉图样将发生什么变化()
①  条纹间距增大,并靠近劈尖
②  条纹间距减小,并远离劈尖
③  条纹间距减小,并靠近劈尖
④  条纹间距增大,并远离劈尖